您现在的位置: 女贞子 > 女贞子功效 > 正文 > 正文

冬季养生最宜养这里,顺应节气安排饮食起居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1 16:50:33

《黄帝内经》载:“肾脏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既藏先天之精,亦藏后天之精,具有藏精和主管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功能,与自然界冬季相应。冬季自然界阳气内藏,天寒地冻,万物闭藏,最利于人体阳气与肾精的闭藏。同时冬季户外寒冷,人们少动而多食,人体吸收功能强盛、合成代谢旺盛,可以很好地涵养阳气、培补精气,因此冬季养生最宜养肾脏。人民健康网推出《金台养生园》栏目,为您盘点最养生的生活方式,今天就与大家聊聊冬季养生的话题。

早卧晚起适度运动

冬季养生应遵照《黄帝内经》中“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原则。冬季属闭藏之季,要进行运动锻炼,但不宜运动过度。同时运动不宜出汗太过,以免损伤阳气,伤害肾精,违逆冬“藏”的养生要求。早卧早睡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肾精的积蓄。晚起床、迟外出,以待日光,则能躲避严寒,避免寒邪挫伤阳气、损伤肾脏。

去寒就温护卫阳气

寒为冬季主时之气,寒邪发病,除引起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急性发作外,常可损伤肾中阳气,引起关节疼痛痹病、四肢发凉厥病,出现小便清长、夜尿较多等情况。冬季外出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户外活动时不能衣着过于单薄,更不宜在户外逗留过久,以免寒邪损伤阳气、伤害肾脏。

饮食宜温多苦少咸

冬季气候寒冷,阳气闭藏,人体阳气与肾精亦处于蓄积的时期,饮食宜温热,应以藏热量为主。所以冬季饮食应多选含有优质蛋白质与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鸡肉、牛肉、羊肉、狗肉、蛋类,核桃、栗子以及桂圆、红枣等甘温食材,或药食两用中药,这些都是绝好的冬季应季养生食品。

冬季肾脏当令,肾气偏旺,而肾属水、味咸,心属火、味苦,肾强则易于伤心,因此冬季饮食养生还要“多食苦,少食咸”,如坚果炒黄稍焦微微显苦,既补肾,又清火,最宜冬季食用。

冬季进补秋冬养阴

冬季或是冬至节气前后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冬季进补,是因冬季是潜藏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同时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故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还可把营养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来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冬季养生不可盲目进补

从秋到冬,天地之气的收敛肃杀,表现为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自然气候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体。若不注意养肺、收养神志,可伤及肺气,也会因阳气不升而发生泄泻,伤及肾气。

保养肺气首先是躲避寒凉,预防感冒,防止风寒之邪侵犯肺气。进入冬季,健康人群可适当补充水分,增加运动,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在膳食方面,银耳、百合、山药、大枣、蜂蜜等都有润燥养肺的作用,可作为辅助食品适当补充;若口干口渴,排便不畅,颜面或背部有痤疮的年轻人,可适量饮清茶、秋梨以清肺热;身体虚弱、患有咳喘病者或老年人,不妨煎煮梨水,少量加入生姜、橘皮、浙贝母等,也可烹煮陈皮鸭汤、米酒、番薯。

图/77

冬季是匿藏精气时节

吃饮食减咸增苦,喝粥巧养脾胃

广东省名中医、医院肝病科教授池晓玲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季节,此时肾气当令,饮食宜减咸增苦,可多食牛肉、羊肉、猪瘦肉、鸡肉等温热松软食物补肾,同时也食用一些味道偏苦的食物,比如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以养心气。

为御寒,吃肉类食物会偏多,常会伤及脾胃,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在冬季应注意适时添加健脾消滞、促进消化的食品,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池晓玲说,老年及小孩脾胃较弱。此时可适当多喝药膳粥,如羊肉山药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

补食补药补相结合,调体质因人而异

俗语云“冬季进补,开春打虎”。池晓玲说,冬季进补,以食补药补相结合为宜。可选用牛肉、羊肉、鸡肉、狗肉、枣、莲子、核桃、龙眼、芝麻、木耳、蜂蜜、板栗、枸杞、熟地、黄精、党参、山药等食物或药食两用食物调配药膳。重点推荐九大药膳:枸杞鸡肉汤、枸杞糯米粽、山药黑芝麻糊、糯米红枣粥、桃仁芝麻糊、银耳炖冰糖、桂圆莲子汤、鹿角胶粥。

池晓玲强调,进补需要根据体质进行选择,比如平素气虚的患者,可以多吃党参、淮山、黄芪、黄精等健脾补气之品,药膳如黄芪山药粥、黄芪枸杞乌骨鸡等。平素阴虚者,可以多吃枸杞子、女贞子、雪耳等补肝肾、养阴之品,药膳如银耳炖冰糖、枸杞茶等。平素血虚者,可以多吃阿胶、大枣、当归等补血之品,药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平素阳虚者,可以多吃羊肉、羊骨、牛肉、杜仲等补肝肾、养阳气之品,药膳如淮杞炖羊肉、杜仲牛膝汤等。

老年人如何安然过冬天?

老年性疾病的防治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老化,因此适应力减退,抵抗力下降,老年病的发生逐年增加,冬季也是老年病的高发季节,如:脑卒中、骨性关节病、面瘫、哮喘、带状疱疹、老年风湿关节炎等。本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通过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蒸等治疗措施,来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对老年人的机体起到治疗保健的作用。

中医在治疗上历来“防”重于“治”,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科学理念。“未病先防”又称无病防病,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前,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顺应节气安排饮食起居

增强正气

合理饮食,做到少食多餐,少糖少盐;饮食合理:分配一天的摄食量;避免劳逸过度,可进行适当药物预防等方面的调养。

调养精神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正气内虚而发病。经常保持心情愉悦,精神饱满,疾病就不易发生。

锻炼身体

中国传统健身运动中,有导引、五禽戏、气功、太极等其他武术。如:常打太极拳可以疏通经络,气血流畅,激发和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从而使人体能够抵御各种疾病。

调节生

老年人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顺应节气对饮食、起居应有适当安排。如:在感冒后,宜食热粥以助于发汗;在高血压时,服食醋泡花生米有助于降压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本文来源:人民网健康,图片来源:

燕遇良人、

77、

蓝风摄影、

六位神鱼传奇、猫圆。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nvzhenzia.com/nzzgx/10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女贞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