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毕业旅行的第一天,本打算再去平江路看一眼,因为退宿耽搁的久了些眼看着赶不上去苏州的火车了,索性直接改签到南京——这便是独自出行的妙处。经过几天复健,走远路的状态算是基本回归,但自闭封笔日久,写随笔的状态一时还回不来。在高铁上订了酒店看了攻略,赶在天黑前的几个小时逛了逛秦淮河沿岸。天色渐晚,巷陌中有燕子飞过——难得能一次在画面中集齐斜阳、燕子、乌衣巷三种意象。正是初夏,老城区里蔷薇花开得很好,有不少已经从攀援植物长成有一棵树那样大,抑或是攀在门洞外,开出七七八八的多色花儿。满架蔷薇一院香,香樟和楝花也正值花期,二者都小小的其貌不扬,但香气清雅。折了一朵楝花别在襟上,穿过寻常巷陌和假日汹涌的人群。
长干巷傍晚楝花秦淮河夜景
晚饭吃了虾仁鳝丝面。酒店旁边正好是家酒吧,本来已经准备躺下了又不得不下楼去问wifi密码,外套也没穿,顺便去隔壁捎了瓶酒配着路上带的盒菠萝蜜。歪在床上灌着覆盆子酒看卧虎藏龙——最近又被勾起了对武侠的兴趣。
(这一年来也没怎么好好看过什么书,可见对文笔的影响还挺大。太久不写东西,今日一动笔才清楚意识到)
五月二日于南京莫愁湖
在酒店赖床到中午,起床吃了鸭血馄饨。骑车到两个交行处理信用卡——林荫路上骑车实在舒服,让我不由得又默默心疼了一番西安被砍的树。想了想正好顺道去中山植物园——也是一本很喜欢的讲植物的书的作者在南京读书时常来的,去看看那些熟悉的文字描述过的地方也好。在门口的星巴克坐了会喝了杯冰的恢复体力,又走了段山路到北园——稍微有一点失望。奇怪的是这里许是年头久远,很多植物上并没有物种标签,遇到不熟悉的只好蹲着挨个扫形色。在药用植物园中见到了真的板蓝根和王不留行,还有虞美人——这次赶上了果期,摘了一个掰开,里面有籽,尝了几颗,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植物园里的树很高(连石楠都长得够高大,只得屏气迅速通过),将钟山隐隐挡住——终究也没再去看看后主当年待过的地方。独自跋涉的时候脑子里会乱想很多东西——如果三国演义是我的历史启蒙的话,那李煜可谓是我的古典文学启蒙。虽然时过境迁,又有了新欢真爱,到底还是对初恋有特殊的感情。在他还叫李从嘉的时候,也曾为躲避兄长残害而隐居在此。只是他那时只怕想不到造化弄人,最后想登皇位的人没能如愿,而他自己竟是那般光景。
一时兴起去喂了会鸽子,顺便坐草地上歇一会。鸽子在手中啄食的时候能摸到它们胸前柔软温暖的羽毛。
宿根花卉园一只胆大的鸽子,大概是看我一直坐着不动便也不怕。感谢路人阿姨的抓拍
懒得等公交。出来又走了一段路然后沿着城墙根骑车去玄武湖:重过九华山、阅武台,本该赋首诗的,可惜现在越来越俗,灵思黯淡,很久很久没写诗了——的确高中才是写诗的年纪,彼时灵韵犹在,加之还带着点不谙世事的清高狂傲。如今写作能力没长,看的能力还算是有点提升,又对自己写的东西实在看不过眼,也就不愿动笔了。紧赶慢赶还是没能坐上船,不过出来到底还是应当随遇而安,也就罢了。在草地上坐了一阵对着湖水发呆。看天气预报有大雨,想着晚上直接去马鞍山找个便宜点的酒店睡两天,结果已经没票了,只好在南京再逗留一天,也正好去一去清凉山石头城,结果订好了晚上的酒店后突然又抢到票了。也罢,随遇而安。退了票站起来继续沿湖岸往玄武门走,天慢慢黑下去,城墙上的灯亮起来。
玄武湖黄昏路过的几株樱桃树结了果,摘了熟透的几颗,尝了尝酸得厉害
坐地铁回去。民宿还有冰箱和阳台餐厅,可惜用不上。换了衣服出门正赶上下雨,好在也没多远。进了家日料店,点了杯梅酒——果然便宜的浊酒味道着实不行,不过好在也一样能喝飘。出来买了水果和点心,今天的游记写了不少,看来写作状态恢复了点。
五月三日于南京集庆门
本来午饭想吃南京大排档,结果排队的人太多,未果。去了旁边一家徽菜,无功无过。运气还不错,出来时雨已停了,天色很阴,云翳漫天雾气蒸腾,高楼楼顶都隐在云雾中。下午去了石头城——原本军事要塞应紧临长江,只是千年来江水西移,如今只是挨着秦淮河,果真是“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了。沿着城墙走了一圈,许是这几天运动量太大,也可能是生理期体力不济,走了一阵就累得很,无心细转。爬了旁边的清凉山,过扫叶楼——今朝境况也算称得上“三径就荒谁扫叶,万方多难独登楼”了。建筑在修缮,路也封了,没能见到南唐古井。院墙檐上爬满了络石的藤曼——似乎初夏尽是这样清雅的花。路过清凉寺,回想李煜国破之际听信法师,可笑可叹。过崇正书院,里面居然有张能弹的琴,趁机过了把憋了几个月的瘾——几个月没摸琴,一时只能想起长门怨的调,连良宵引都忘了。
石头城上扫叶楼院墙清凉寺
提前到了车站琢磨订酒店——前几天还感叹通货膨胀太严重了,同样的价格比两年前只能住低两档的。不过小城市还好,让我甚至想在这多待几天。晚饭点了两只小鲍鱼半只鸭子,鸭腿味道还行,其他部位肥了些,好在鸭皮煎得够脆,用来下酒刚好——酒出乎意料地还不错,以至于我喝完一壶桃花酿没忍住又加了一壶玫瑰酿——大概是疫苗禁酒期刚过的报复性行为,最近天天白日放歌夜里纵酒。第二瓶喝完其实明显觉得有点过,也不想逛街了只想赶紧回酒店躺着。不过这地界多少和李白搭点边,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到尽兴也是理所应当。
五月四日于马鞍山市
起床啃了前天买的糖霜面包华夫饼和酒店送的苹果,出来去市博物馆——居然还挺有收获。我才反应过来马鞍山即是牛渚,江东立业的要塞。馆内基本没人,放着《楚商》,听着编钟和埙的声音,逛着还算舒服。看着墙上的说明到不熟悉的朝代,有的名字似曾相识不过已经想不起来具体是谁了,似乎是在初三中考前提高班的日子里读到的——那段上课趴桌上看书下课趴窗口看云的悠闲日子,看了好些平时啃不动的书。
这附近的地名多以姑字开头,这似是古语习惯语法所致。不同于北方的某陵某邑,古吴越语将表征城镇的字放在前面,如姑溪,姑孰,姑苏;见到了据说扔水里能漂起来的通货膨胀产物大泉两千,我看这也不像真能漂起来的。博物馆挨着市民广场,夏花灿烂,尽是女贞子和樟花的香气,空气都显出苍翠清凉的绿意来——突然发现今天是立夏了。
空荡的市博
走路去朱然家族墓地——这次行程参考了老早前看过的江东游记,要致谢这位不知名的姐妹。据说是已发现的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的一座,也难得能在非帝王级且保存较好的大墓中见到位熟人。馆内漆器和名刺皆为仿制品(原件似在去年安徽省博中见过),但居然可以看到完整的出土石室——一开始见没什么玻璃罩子还以为也是复制的。主墓室结构保存尚好,从砖砌半圆拱券到四隅券进式穹窿顶皆基本完好,想想这是一千八百年前的结构,也是够精妙的。在甬道入口站了会。朱然在普遍英年早逝的江东将领中算是活得长的,他与孙权同岁,又是自幼同窗。不知吴主是否曾在他下葬前到过这里,看故人躺入棺中,被石门封闭进地下——彼时已是这位昏聩作妖的暮年,故旧股肱日益凋零。旁边的朱治or施绩墓保存的差些,结构毁坏了部分。还有两座墓主姓名已不可考——虽说三国因民生凋敝加上众所周知的发丘摸金等行为而薄葬盛行,然而腐败的江东地区按理受影响小些,不过朱家作为吴四姓之一的大族,这个规格还是比我想象的寒酸了点——不过转念一想毕竟朱然是养子,朱氏家族墓群未必在这里,倒也说得通。
虽然是复制品但这个饭盒还挺好玩的
才走了这么一阵子就累得很,坐着歇了歇恢复体力。打车去江边的宾馆卸了行李,躺了一会出发去采石矶——采石矶即是宋金之役虞允文破完颜亮的所在。气喘吁吁爬了半小时山终于登楼,楼名“太白楼”,据说此处亦是李白捉月醉死之处。西望大江如带,江上不少货船缓缓行驶,南望看得到长江大桥——说起来我对工业文明的产物大多兴趣不算大,但对“长江大桥”一向充满敬意——自古以来对地理政权文化格局有巨大影响的天堑也能被人定胜天,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江对岸西北方向是霸王自刎的垓下,东望是市内起伏的小山。凭栏了好些时候,思古幽情渐浓。若不是边上有位大婶一直外放着土味音乐拍视频,或许还能久违地作首诗出来。下山时过三元洞,这里居然也有个枭姬祠——大概善良的中国古代人民对姻缘总怀着美好的期盼。(从配祀“五髭须相公”和“杜十姨”这种事中可见一斑)此处推窗见江,风景如画,若是有几个朋友聚饮吟诗应是一大美事。
楼上望西北和县方向长江大桥三元洞临水阁
出来也懒得再去东边看竹林了,只沿江一路向北,路过李白衣冠冢,再登石阶去江边栈道。时间渐晚游人渐稀,安静的栈道上除了鸟鸣虫鸣,就只有自己踏在木板上的脚步声和楝花络石的香气。走到尽头实在累得站不住,扶着铁索找了块石头坐下狂灌水。眺望了一会大江,日头渐沉,江水中投映着天光云影。出来的路口有几株桑树,只可惜桑葚还不是特别熟,吃不成。
沿江栈道
这附近也没什么像样的吃的。晚上点了份竹荪汤和两只鸽子,味道差强人意,很符合这家店4.0的评分。今晚喝的是雪花。我的禁酒报复期终于隐隐有了结束之势。等菜的时候发现了马鞍山到九江竟没有直达高铁。毕竟是毕业旅行,既然已经想到了,便劝自己去做吧,省得遗憾。
五月五日于马鞍山采石矶
平白在马鞍山无所事事了半天。胃有些隐隐作痛,准备这几天先养生局一下。中午去避风塘喝了白粥吃了炒白蛤,然后骑车去离火车站不远的新华书店——书店还不小,人也不多,看了看《中国文脉》——虽说对余此人颇有点阮籍登高之叹,但依稀记得他写过一篇长江文脉相关,想正好重温下应应景(结果发现记错了并不是这本里的)。不过刚读完这个再看《将饮茶》,实能感受到差别冲击。许久没看书,滋润了一下干涸的灵魂。出来骑车去东站,天阴阴的,笼着厚厚的云。路过城郊的绿地,路宽阔又安静,吹着风飞快地蹬车子是那样自由惬意,快乐地想要唱歌。
居然没在城郊拍照,市里的林荫道也还行
在车站为签证焦躁了一会,不过操心也没用,只好先眼不见心不烦。路上查地方县志。想的挺多,结果出师不利,出车站时只顾看地图没留神脚下,狠狠磕在了台阶上。晚饭的烤肉挺好吃,分量也足,只是都得自己动手,费劲了一个半小时才吃完。想想以前每次都是我哥在做这活,我只管吃,突然有点同情他了。今晚是出来后第一天没喝酒,喝了一升姜汁可乐,挺好喝但是对着那盘凉拌鱼皮还是觉得这么好的下酒菜没酒真是可惜。吃完回酒店,从窗口向西望,不知道南大宅在何处,庐江太守府又在何处?不过附近似乎确是没有叫“华山or花山”的地方,也不知是周围小山中的哪一座。
吃完饭好累
五月六日于庐江
到底千年来沧海桑田,也只剩下青山依旧了。我踏过的路,谁知道哪条是前人踩过的呢?不如唯心主义一下。但其实想想如今终有一天能独自出行想去哪去哪,也算是有点长进。
站台上看得到环抱的山丘,有农夫在田间劳作,挺岁月静好的模样。在合肥倒了高铁去黄山,订了西溪南村的古建民宿——可以说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了。明朝的老建筑,馀清斋。只大堂的冬瓜梁和雕草龙牡丹的斗拱就已经让我走不动道了。房间推窗即是瓦檐,非常想爬出去坐屋顶上,好不容易忍住了。客房的木结构梁板、用推拉木板挡上的小方窗、五架梁和檩条让我激动地趴在上面摸了好些时候。回想起大一被建筑史支配的恐惧,现在觉得那确实还算挺有用的东西。
前厅客房非常想爬出去的窗子
出门转了一圈,天已黑透,这边又没什么商业开发也没几盏路灯,一个人不敢走远。各家的狗勾许是不认识生人的脚步声,我一经过就此起彼伏地狺狺狂吠——也有友善的,走着路突然手被后面大狗湿漉漉的鼻子撞上。回民宿仔细欣赏建筑,恰好碰上两个也是西安来的姑娘,拼桌吃了饭——人多点菜到底是舒坦,烧鸡、毛豆腐、炒香干丝再加上芋头汤和酒酿圆子。可惜这二位不能饮,一小壶米酒只得自个独酌了。边吃边聊了两小时,相谈甚欢,结束后又被老板拉着讲了好一番村镇和他们家的历史——这家老板挺厚道,似是不大善于或无心于经营。这样的老房子一晚上只两百多,若是再修缮下怎么也得翻一番以上吧。不过这地方是挺偏,不好找。然而菜味道颇好,很家常的感觉。老板恰也姓吴,和我好生聊了一番吴家的历史,从太伯、吴芮一直扯到吴三桂。
附近皆是原住村民,入了夜漆黑一片——可惜天阴又是下半月,不然坐在屋顶或二楼廊上看星星看月亮该有多妙。也极安静,只听得到细细蝉鸣。木构建筑隔音很弱,不敢高声讲电话。屋里没有写字台,站在窗台前写完了今日份随笔。太喜欢这里,临时决定多待一晚,明日白天好好去村里看看建筑。
夜里的庭院
又出去转了一圈——即使天阴成这样,依然隐约见得到不少星星。二楼拐角处搭着根长竹竿,白天晒着被单衣物,这会已经收了。中间的庭院种了不少花和菜。听老板说以前这也有屋子,后来拆了——原本是三进院落。
院中有两棵柿树,亭亭如盖,店家称是其母当年所手植。
五月七日于黄山西溪南
没设闹钟结果睡到快一点才醒,隔音这么差的房子和透光的窗帘也没能扰我清梦。睁眼看到木屋坡顶的感觉真是美好,外面的人声鸟声也谈不上是噪音了。懒洋洋在床上赖了一阵,饭也不想吃便出去逛——村子也不大,走不多远又碰上了昨天那对姐妹。昨晚在这不隔音的房子里她们屋的电视和说话声都听得挺清楚,不由得让我对美国公寓据说超薄的墙一阵恐慌。结伴转了一阵,去了所谓的网红枫杨林,并没有什么。借了她们在黄山买的登山拐棍玩了会,路上买了杨梅和菠萝边走边吃,早午饭用个梅干菜饼解决了——这边乡风淳朴,古韵犹存。路边门槛上多是三两坐着聊天的老奶奶,只是听不懂他们讲话。有不少卖菜的人,摆着嫩绿笋尖和扎成一捆的笋干,还有带着鲜活生气的黄瓜菠菜西红柿土豆,许是从刚路过的田里才摘的。这里的主调是乡村蔬菜和泥土的气息,混杂着一点古建筑森森的木头味道。路过吴氏宗祠——倒算是我的本家了。三人在天井院里坐了好一阵,聊些无关紧要的天,看着一窄条的天和屋檐边被风微微吹动的绿叶。天井里的两个大水缸里水满满的,看着有令人沉静的力量。
一些蔬菜吴氏宗祠的天井和大一那年暑假在屏山写生的感觉很相似,很容易会回忆起那段时光——而如果在那时做了不同的选择,大概现在也是截然不同的情景吧溜达回去,有些江湖气地和那对姐妹抱拳告别道后会有期,本欲回屋躺一会等日落时再出来转,结果看了天气预报发现江西一带过几天都有大雨,怕赶不及在天气好的时候去长江边,计划的再住一宿便作罢了,直接订了晚上到九江的高铁。出来向东穿过村巷,渐近黄昏,不再像下午那么热。路过之前经过的酒家,可算是这次出行的意外之喜之一。举着个小杯子挨个坛子不管度数高低的都尝了一遍,雪曲红果酒味道还挺惊艳,计划等回了家网购几斤。下酒菜的牛肉酱豆豉花生碎木瓜条小鱼干也都不错,只可惜出门不便带——酒馆角落窗下的桌椅映着苍黄斑驳的墙面,极有武侠风范,若不是要去赶火车,应在那喝一杯多坐会。
非常武侠风的窗下方桌长椅
时间耽搁的久了点,出来向村口走——斜阳村舍太过迷人,徘徊不舍离开。也是听他们说挺好打车放松了警惕,结果自己怎么都打不上,不得不沿乡道一路往高铁站走,结果运气算好,路上拦了位大婶搭我一程去车站——太多年没骑过摩托了,坐在后座驶过村落田地还是挺新奇的体验,也算是难忘的经历。下站台的时候夕阳正悬在山上——方向应当就是黄山,黛青色深浅错落,上面是被斜阳染出颜色的层云。
斜阳村巷沉静的蓄水池大婶的摩托后座
高铁邻座是个小姑娘,挺熊的,像我这样比较喜欢小孩的都有点烦了。不过听她喊姐姐就莫名其妙地受用,心甘情愿地陪她玩石头剪刀布。晚上住在市博边上——觉得行程第一步去转转还是挺有必要的。九江。倒是对柴桑、浔阳两个名字更熟悉,在区名中发现倍感亲切。赶不及吃晚饭,回酒店叫了外卖——不得不说这边是量大又实惠,一个人点了干锅土豆片、烧豆腐、卤鸭翅鸭锁骨、猪肝汤和蒸蛋。担心江西菜太辣饭不够下,要了两份米饭,结果发现一份一块钱的米饭是好大一盒,正好留一半明天起来吃。烧了水将马克杯烫了,倒上傍晚从酒坊带的一斤散装米酒,再配上下午在村里用包里翻出来不知是哪个年头的五块钱纸币买的几个新鲜西红柿——这年头还有只收现金的摊贩,其地乡风可见一斑。就着鸭翅,歪在椅上将酒喝尽了。
神仙太太最近开了新坑在日更,边喝边看,可谓人生至乐。
五月八日于九江八里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