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血液病方面,我深受柯老传承,除了常规的中医四诊和现代检查相结合外,在传统看诊中,更加重视舌诊,特别是舌下络脉。柯老早有总结“舌脉色青紫,其形粗长或怒张,提示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其色淡紫,其形粗大或怒张,提示寒邪凝滞或气虚血瘀;其色紫红,其形怒张,提示热壅血滞;其色淡红或浅蓝色,其形细小,提示正气虚弱”通过望其舌诊判断瘀血类型是属气滞,寒凝,气虚还是热壅。
治疗方法原则以祛瘀生新贯穿整个过程,为治疗主导,然后根据临床辨明邪正、阴阳、标本,缓急确定各个阶段的治疗方案。万变不离其宗,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程阶段确定最适合个人的方。
就拿我之前治愈的一个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例,34岁,女性,月经量过多,已经有一年左右,平时头晕,乏力,睡眠多梦,早起还是乏累,没劲儿,口干,去检查血小板只有21,血红蛋白72,进一步做了骨穿,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舌质紫红,苔薄白,舌下红,西医诊断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我通过辨证确定为肝肾亏虚,兼有阴虚血热,于是用方水牛角,生地,白芍,丹皮,女贞子,墨旱莲,生黄芪,当归,三七,卷柏,虎杖,补骨脂,锁阳,甘草,砂仁,制附子。二诊白细胞6.63,血红蛋白,血小板28,遂原方增加水牛角,生黄芪,卷柏,锁阳的量同时加入仙灵脾和羚羊角,加强清热凉血,健脾补肾之力;三诊月经2日量多,8日干净,睡眠转好乏力减轻。上方微调加入西洋参,紫河车;四诊月经量不多,5日干净,基本没有乏力,白细胞5.2,血红蛋白,血小板68,继续调方巩固,4个月左右血小板升至标准范围。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我是通过温补肾阳,填精益髓来达到提高造血功能,以达到升板目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础,同时根据个人情况,健脾补肾为根本,中医认为与造血相关的脏腑,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通过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发现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摄入的食物需要脾胃来转化成气血,并运输到全身,同时脾还统血,让身体内的血循行在脉内。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髓可生血,精可化血。肾阳充盛,可温煦脾阳,是脾得建运,以行生血统血之职。
血液疾病的本质大多以健脾补肾为根本,培补先天和后天,使得气血得以生化,从而解决各种脾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免疫异常等血液相关问题。#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