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女贞子 > 女贞子价值 > 正文 > 正文

ldquo正尚杯rdquo民国时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1 8:33:32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607/4635657.html

为进一步挖掘凤翔周家大院民国时期的有关历史,弘扬古雍州文化,讲好凤翔故事,特举办““正尚杯”民国时期凤翔周家大院故事全国征文大赛”。在此,我们将分期选登优秀参赛稿件。今天是第二十三期。

曾经的凤翔周家花园

在历史文化名城凤翔县城,有一处闻名遐迩的明清古建筑--周家大院,但今天的人们却很少知道,当年还有个与周家大院齐名的周家花园。周家花园曾位于儒商周氏家族乡下宅院周家门前村的东南角,花园呈南北向长方形,中间略宽,占地约十余亩。据史料记载,为明嘉靖十年(),进士周易为庆贺祖父周恕八十华诞在祖居地所兴建的一处私家园林。凤翔地方文史学者周磊等研究认为,周家花园所在地明清时的桃源里桃园堡村,很有可能就是唐末岐王李茂贞家族别墅李氏园的部分遗址,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曾游览并写有诗歌。

周家花园为明代建筑风格,花园大门由座南朝北的六间半砖木结构的的大厅房构成,厅房中间上首为花园大门,大门道为方石铺地,上有多年硬脚轿车出入所留下的辙痕。大门厅房雕梁画栋,彩绘华丽。屋顶脊兽造形迥异,姿态生动。朱红色双扇大门铜质泡钉明光铮亮,黑底罩金的“周家花园”匾额与柱联字体遒劲洒脱,引人注目。大门外两蹲石狮姿态传神,很是威武。门外拴马桩与上马石依次而立,大门两边几株古槐粗壮挺拔,枝冠繁茂。周家花园分前院和后院,前院又分为东院与西院。前院约占花园三分之一面积,多为厅堂亭阁等建筑,其余二门以南全为花园部分。进得花园大门,只见西院皆为石条铺院,甚是宽阔平坦。正前方是一座五级丹墀的殿式建筑,斗拱飞檐,勾心斗角,雕梁红柱,镂刻门窗,红底浮雕匾额上“聚贤堂”三个隶体金字灿然醒目。堂内红木黄梨桌椅,名人字画,一应俱全,可谓富丽堂皇,是周家财东中秋及重要节点邀请文人雅士在此聚会活动的场所。西院东侧为三间接待门房,左侧为井房,经门房右侧花瓶门和井房右侧可进入小东院,小东院为马厩、车房,库房和茅房等屋舍,院内松柏苍郁,清雅洁净。聚贤堂南边是一片宽阔的小竹园,精巧别致的揽胜亭耸然屹立其间,小竹园东边是两排松柏冬青树和百日红相间的林带,林带外侧为五色鹅卵石嵌拼路面,经林带北侧小青石门楼即可进入亭子窑的院内,小青石门楼两侧的整块方型石柱上阴刻着雄浑端庄的楷体门联,石门坊青里泛白,润泽光滑。门侧两丛紫荊花树,枝条疏朗端直,清明花开,两丛艳丽,一枝枝繁似花棒,煞是迷人。亭子窑座落在前院小东院南侧居中位置,因下为窑洞上为亭子,故称亭子窑,为周家花园标志性的建筑。亭子窑的窑洞建在方6米,高7米的四方高台内,高台东侧紧贴其台壁建有三间座西朝东的厅房。进得厅房便可迎面看见两米多高、三米宽、进深五米且有左拐角的拱型砖箍窑洞,冬暖夏凉,里面可支三四张单人床,可见其空间之大。亭子窑东侧厅房为砖艺墙裙,雕格镂花门窗,四柱朱红大圆柱挺脱大气,蔚为壮观。特别是厅房四扇花门两侧圆柱下的八角型青石柱石,其石雕工艺精湛,鸟兽花卉图案栩栩如生,精美至极,堪称明代石雕珍品,小小柱石且这般精致,由此便可想像这座厅房建造之华丽程度了。

厅房内环境幽雅,陈设讲究,为主人平时小范围迎客会友之所,院子正中置一正方形青石矮桌,周围摆放着4只腰鼓状石凳,石桌石凳四角各有一棵三米多高的龙爪槐,但垂下的枝条却被花工修剪成平行状,四株树冠交织成天然的遮阳伞,以供主人和客友在此乘凉玩牌。沿厅房前檐朝北走有一南开小门,进门沿台阶可直达窑顶之亭子。拾级而上的石阶皆为上好石条铺就,窑顶亭子高约3米,面积9平方米多,其造型新颖别致,亭廊护栏设置精当,亭穹彩绘华丽雅致,亭门朝南,三面粉墙雪白,东西墙上各有大圆窗一孔,使人们从很远地方就能看到这座别开生面的亭子。凌空欲飞的檐角风铎随风叮当作响,伫立其上,远眺四方,原野近景尽收眼底,实为文人墨客赋诗作画一绝佳之地。亭子窑东侧是一处建有三间半厦房的小院落,年3月,周家大东家周少初的岐山籍亲戚王世荣一家曾迁居于此,为其看管花园兼管商业账务达十二年之久,同时花园还雇请一武艺高强的拳脚手护卫花园。而亭子窑西边长着一棵大丁香树的那所清雅幽静的院子,便是在周家花园正谊书院任教的清末举人邓伯琴先生的住所,走出邓先生居住的小院子,迎面便是一道月亮门,月亮门两侧各有一株小碗粗的绒仙花树,树冠呈伞状撑开,麦黄时节,绒绿绿如红缨子似的粉红色花朵,娇滴滴地浮开在如剪纸般纤巧的绿叶上,婀娜多姿,楚楚动人。出了这道门就是正谊书院教室的院子了,教室北侧墙角花坛有一树红梅,正月绽放,艳若丹砂。教室前面为一架藤廊,春夏时枝叶浓密茂盛,下置石园桌石凳三处,漫步其中,耳旁似闻当年学子琅琅读书声。据邓先生的笔记记载,在这个花园的西南角的高台上还有一座高过围墙的八角亭,通往这座亭子的砖铺路两旁全是一丛丛的腊梅花,这座与花园前院亭子窑上那顶四方亭遥遥相望的亭子,是从花园最南端倒观花园全貌的最佳观景点。而花园最富诗意的就要属西围墙内侧那棵大杏树了,春节刚过,这棵耐不住性子的杏树,便迫不急待地要用它伸出墙外的枝条和杏花,年复一年地去向世人展现叶绍翁“满园春色关不住,红杏一枝出墙来”诗句的优美意境!另外,周家花园里面之所以有多处松竹梅,这与周家人崇文尚德的儒商情怀是有很大关联的,因为松竹梅是士人君子崇高情操与气节的象征。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举人窦应昌先生也在清末受聘做过周家正谊书院的山长。

周家花园的前院和后院,是被长长的波浪形带有窗洞的东西隔墙从中间隔开的,穿过隔墙月亮门来到后院花园,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太湖石堆砌成的高约近4米的假山和花园东边那两棵被古藤缠绕的高大树冠了。嶙峋古怪的假山石岩上布满绿苔,从石缝间长出的小松树苍翠欲滴,一丛丛小灌木小草附生其上,在一帘飞珠溅玉般小瀑布的衬托下,愈发显得这座小石山生机勃勃,空濛灵秀。那两棵架起古藤的百年大树分别是一棵老桑树和一棵老皂角树,这两棵老树的根部直径皆在一米以上,两树相隔有十米左右的距离,两树正中的地面上一大丛古藤呈倒八字状分开,像蒜瓣一样伸向两树缠绕着树躯攀援而上,古藤下置有两条石长凳,一股股藤蔓在两树虬枝之间相互交织缠裹着,有几条藤蔓仿佛是为着配合孩子们玩耍的需要,故意将藤蔓垂落成孤形的下垂状,以方便孩子们玩荡秋千的游戏。这些略成灰白色的古藤的根部宛若小碗般粗壮,中上端部也有手腕般那么粗,它们盘根错节地在树躯上相互交错缠绕着,就好像许多条粗细不一的小蟒蛇在树上爬绕。特别是每年初夏时分,满树绽放的一串串酱紫色的花串简直太漂亮太壮观了,那繁盛的紫藤萝花以特有的色彩装扮着自己依附的树冠,流光溢彩、槐花般的清香氲氤着整个花园。据很多耄耋老者回忆,在民国18年和21年连遭年馑期间,周家人敞开花园让灾民摘食藤花以度饥困。说到树木,周家花园真是有好多奇特的树木。而在古藤老树的南边,就长着一棵三人合围的大柳树,奇怪的是这棵柳树躯干中部却有一个30多公分大的树穴,而这个树穴窖窝中却长着一棵大胳膊般粗的青槐树,好似一位垂发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所以,人们便形象地称这棵树为“柳抱槐”。而在“龙涎惊散彩鲤之游,蜻翼轻点菡萏之露”鱼池的南边不远处,则蓬勃着一株树径达50多公分粗的白玉兰树,这株树高约20多米,树冠呈放射状,枝条稀疏粗壮,很有风致,其树龄树状均为本地区罕见。早春时节,只见满树花开,且一枝一朵花,皆绽放在枝梢,花呈九瓣,洁白如玉,如同枝头竖着千百只晶莹剔透的白玉酒杯,花香惹得蝶飞蜂舞,别是一般景象。而园子里那两棵挺拔端直的老银杏树,更是枝叶婆娑,风姿俊朗,尤其是在每年立冬节气前后,满树尽带“黄金甲”金灿灿夺人眼球的独特景观,直吸引得许多村人前来观赏。

据王均芳老人回忆,花园内还有两株铁柏,木质瓷实,非常坚硬,据说几十年才长粗一两公分,实为当时西府地区稀有之树种。而且还有一种怪树叫做“鼻血树”,人们走近此树闻其特殊气味,就会因为鼻孔粘膜受到刺激而流鼻血。在邓先生住所院子的西南墙角,还有一株两米多高的奇树叫“痒痒树”,游人只要用手指搔其树根部,树枝便会如人受到胳掳般不停地摇晃摆动。据说,现在汉中市勉县武侯祠院内就长着一棵这样的树。而在花园东北角靠西的隔墙内侧,还特意植有四株两米多高的“金丝蝴蝶树”,酷似楸树叶般舒展的枝条上挂满了一只只绿色的“蝴蝶”,特别是到了晚秋时节,这一只只垂吊在15到20公分长的如同头号缝衣针般纤细柔韧花茎上的四角型花朵,全被霜露妆扮成了红色,满树的“红蝴蝶”在秋风的吹拂下翩翩翻飞起舞,独特而别致的景象让人观之真有点舍不得离去之感。除了以上这些树木外,周家花园还在不同的位置和地方分别栽植有樱桃树、桂花树、桃树、核桃树、女贞子树、柿子树、榆钱树、伦柏花树、石榴树和臭梧桐树等。木本花类有海棠花、牡丹花、芍药花、月季玫瑰和金银花等,真可谓是“辛夷绽素,朵朵馨若玉瓣之润;海棠施丹,丛丛灼似朱砂之赤”。这些木本与草本花木皆按其花期及生长特性,被错落有致地栽植在不同的花坛与花圃内,或枝结硕果,或葩吐艳丽,无不姹紫嫣红,气象万千。至于草本水本花卉,兰草秋菊,更是葳蕤多姿,应有尽有。这些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在花工们的精心布局和修剪作务下,在时令季节这位大导演的绝妙指挥下,以其各自不同的色彩和形态,在尽情地装点着这个美丽的百花园。为便于游人在游园时小憩,花园除在树下和沿路设有几处长条石凳外,还在花园中设有六米多长,近三米宽的亭廊,两边置放靠背长椅,以供游客歇息。可周家花园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当属竹林,那一片近4亩大的竹林,是沿花园东围墙向西摊开,一直延伸到南围墙根的。老远看是一大片竹林,走近看里面却是一块块长着好几种不同种类竹子的。记得父亲在世时常说,周家花园竹林有一种竹子,竹身是长有花纹的,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竹子的学名叫斑竹。竹林中有一种竹子杆粗稍细,是车户们做驾车赶马鞭杆的上好材料,那些年,经常有农村赶马车的人到竹林来挑选这种竹杆。这个竹林中既有一年就窜到十几米高的新竹,也有竹节短粗胖乎乎的罗汉竹,而且还有什么金竹和毛竹等。据周建赟老人讲,大玉兰树的南边长着一片约有4分地大的麦竹,个子略比成熟的麦子高一点所以就叫麦竹,这种竹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竹芯是实的,是戏台上司鼓师傅做干鼓、暴鼓敲击杆的最佳选材。据说当年凤翔县剧团和周围地区的戏曲艺人,都是专门来到周家花园挑选这种麦竹的。这些由高低粗细及不同竹叶组成的大片竹林,在微风吹拂下沙沙作响,为花园频添着一种别样的韵致。

可惜的是,周家花园前院建筑,除亭子窑及东西两侧的小院落一直存留到年上半年以外,前院的其它建筑物皆焚毁于清朝同治元年()的凤翔回乱中。当年美丽的花园,后来也变成了生产队的饲养室和大队的小学。那些铺院子的石条和亭子窑的石台阶等,在凤翔县年兴修三岔村东风水库时,周家门前村大队为完成上级分配的石料任务,被当作大石头用马车拉到水库工地,全被垫在水库大坝的坝底了。而那些石桌石凳还有石门坊,则被各生产队让石匠凿成打胡基用的青石捶子。如今,偌大的周家花园只留下两个青石柱顶石,这两个雕刻精美,高56公分,上方直径为46公分的柱顶石作为周家花园荣衰的见证者和唯一的遗存,被具有文物保护意识的村民常录堂和常拴堂兄弟俩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自己的家中。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在萧史宫村上学时,春夏时分,每每放学路过花园时,总忘不了要到古藤上荡一阵秋千才肯回家。而每年的暑假中,为了乘凉玩耍,我们这伙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大都是挽着拔草的攀笼,带着小人书,抓住古藤爬到藤蔓丛中,或坐或半躺着在古树上玩耍的。周志贤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一年他们队上夏收后唱平安戏,为避开烈日酷暑,就是把戏台子搭在两棵大树和古藤下的,全大队的男女老少就是坐在凉风习习的大树下看戏的,由此足见这两棵大树的树冠和荫凉是多么的大。周家花园是当时县城北边唯一的一处大型花园,也是当时除东湖外全县最大的私家花园,那些年,西府所辖的这几个县,没有人不知道凤翔这个周家花园的。周家门前村王均芳老人说,建国前的凤翔周家花园还曾是中共地下党的一个秘密接头点,给北边山区地下游击队多次运送过物资。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南小里村人邰光瑞也说他曾在周家花园念过书。

年4月间,解放大西北经过凤翔的解放军三个连还曾在花园驻扎过一月多时间。谁曾想,昔日周家的私家园林,还一度成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北作战的军营。解放后的那些年里,十里八乡的人都是络绎不绝纷纷慕名前来参观周家花园的,至于与我们村上有亲戚关系的其它村人,更是把逢年过节趁走亲戚之际游览周家花园作为他们的首选了。而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县城凤师和凤中的美术老师经常带着学生前来周家花园写生绘画。据现任华东师大教授的本村人周永卫回忆说,他在—年上的周家门前小学就是周家花园的所在地。那间亭子窑还在,他们在里面上过课。但窑上的亭子已经没有了,他们经常上去玩,窑前有一颗笔直高耸的柏树对他的印象很深。几经沧桑,几多变迁,写着笔下这些追忆性的文字,想像着当年花园主人带着宾朋女眷在欢声笑语中游园的欢乐情景,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可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后来不断复垦土地的需要,这座建于多年前的周家花园,却难逃厄运的消失在历史的滚滚烟尘中了。

文化主将鲁迅先生曾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这个定义上讲,周家花园的命运无疑是悲剧性的。然而,悲剧的价值却在于激发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捍卫和对毁灭美的抵抗!但美好的东西却是绝对不会彻底消逝的,就在我作为周家门前村民,写下这篇文章对曾经的周家花园作为凭吊和纪念时,突然脑际却掠过一个浪漫的假设,在全社会都注重文化建设的当今,倘使有哪位很有魄力很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能在周家祖居地再重建一个周家花园该有多好啊!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不但有一个昔日的周家花园永远活在我们深深的记忆中,更有一个新的周家花园重现在我们的眼前,如此这般,岂不令人喜哉快哉!(此文根据周凯、杨发、王均芳和周建赟等老人回忆写作)

说明:网络配图,只起示意作用,非文中历史遗存图片。

杨升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nvzhenzia.com/nzzjz/6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女贞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