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凉。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煎服,6~12g。酒制后增强补肝肾作用。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本品味甘性凉,功善滋补肝肾,又兼清虚热,补中有清。治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常与墨旱莲配伍,如二至丸(《医方集解》)。治疗阴虚有热,目微红羞明,眼珠作痛者,宜与生地黄、石决明、谷精草等滋阴清肝明目之品同用。治疗肾阴亏虚,内热消渴者,宜与生地黄、天冬、山药等滋阴补肾清热之品同用。若阴虚内热之潮热心烦者,宜与生地黄、知母、地骨皮等养阴、清虚热之品同用。
《本草害利》
〔害〕纯阴至静之品,若虚寒人服之,则腹痛作泻。
〔利〕苦甘凉,益肝肾,补中,黑须发,明目,养精神。
〔修治〕立冬后采取,阴干,去梗叶,酒浸一日夜,袋擦去皮,蒸透晒干用。
《药效随笔》:气薄味厚色黑,善益肝肾之阴。见肝肾阴虚,阳热浮动,而见腰膝不利,髪白目暗诸疾,用之能益阴以养阳,则浮热退而诸病愈。
《本草纲目》:“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
《本草蒙筌》:“黑发乌须,强筋强力。”
《本草备要》:“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补风虚,除百病。”《本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
《玉楸药解》:"味苦,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强筋健骨,秘精壮阳,补益精血,长养精神。女贞子隆冬苍翠,非其温暖之性,不能如是。"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本草经集注》:"味苦、甘,平,无毒。主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饮片新参》:“女贞子色黑黄,似豆而皱褶。香凉,微苦。养心肾阴,治劳咳,生津液,乌须发。”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