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皮肤瘙痒是皮肤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发作的时候,比较符合风邪的特点,善行数变。在中医上面,对于瘙痒的情况,有个治疗思路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出自南宋的《妇人大全良方》,在明代的时候,李中梓将此方应用于治疗痹症,此时便有说治风邪时搭配上补血之药,更有利于祛除风邪。到了清朝,该理论便用于指导外科疾病的治疗,将这种治血与治风相结合的理论,用于皮肤科治疗。
其实这个“风”分为两种:外风和内风,治疗的血指的是阴液或者是淤血。治风的方法呢,有直接疗法:散风、祛风。以及间接疗法:祛外风有行气活血、凉血活血、温经活血等;治内风有育、养、滋、敛阴血、津液等,一法独进或是多法并施。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其中的含义有两层:一,通过凉血、养血、活血等治血之法,驱散体内的外风、内风之邪;二,维持体内正常的气血运行,使营血充盈,运行通畅,外风不得入,且内风不得生,从而达到治病求本、未病先防的作用。
瘙痒的问题可见于很多的皮肤疾病,起因多半是营卫失和、风邪侵袭,以及邪郁腠理,那我们就可以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思想,在治疗皮肤瘙痒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的辨证,在用方中酌情加入养血的熟地黄、当归、何首乌等;凉血的中药女贞子、墨旱莲等;活血的中药桃仁、红花、川芎、鸡血藤等,相信可能会在治疗中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