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棵树都蕴藏着时光,每棵树都有故事,在院子里,杉树原止是一片树林最边缘的一棵,家父伐掉他亲手栽种的杉树林建房时,这棵原本长得并不拔尖的树,由于长在围墙的边缘而幸运地留了下来,后来几番改建房子,在设计地基的时候,就稍稍给它留了点位置,四十年过去了,它伟岸挺拔,葳蕤葱茏,伫立在家的东面,迎接这个家庭第一缕曙光。
常让我津津乐道的则是椿树,我恍惚记得它从慈化移来的情景,我约摸五六岁,春天,下着细雨,那时后院止能算是后山,一道高高的土堪还没有被整成斜坡,我立在屋檐下仰望父亲挥锄夯土,母亲扶着树苗,林子有氤氲的水气。那个时候世人还不曾吃得惯鲜椿芽,极少数村民会把椿芽晒干泡茶喝或是蒸腊肉,而三十六年过后,这棵寓意健康长寿的大树,远望团团如伞盖,竟然连它发的芽,亦长成院里的另一棵大树了,对于这棵巨大的椿树我颇感自豪,每每去了都市,与朋友又讨论到香椿的好处时,我总不忘介绍一下院里这棵年年给了家里诸多好处的树,并且不失时机的约道:“来吧,等椿树发芽了,大家去我那里盘恒一日,食香椿炒蛋,摘椿芽。管够。”
不过让母亲自骄的却是一片小小的翠竹林,每每谈到院里的竹子,她总有按捺不住的喜悦:“这片竹子可别看着小,却能提供一道好菜,鲜竹笋,晒笋干,一年的供给,真真抵得上一片菜畦了。”母亲是真真体会到了竹林的好处,竟然在她六十多岁后,还在围墙外边,又寻得一块逼仄的地,植上了几株竹子,现在,那几株竹子竟然也开始有产出了。
有些树还与父亲曾经的生意有关,比如梧桐与女贞树,父亲在数十年前曾承包过供销社的收购部,梧桐树就是收购桐油那年种下的,在门前原来的菜园里,那菜园早就铺成水泥路了,唯这株梧桐树长得高大壮硕,一回被野火烧得止剩下树桩,隔年春天树兜发芽,十数年过去,竟然长出两棵更壮硕的大树;还有女贞树,亦是父亲在我们很小的是收购女贞子做中药时随意洒在院里的,中药收购的生意止做了一两年,而洒下的种子却生了根,我们不断拔除这些树苗,终究还是有漏网之鱼,一株从后院山墙弯曲着生长出来,一株躲在东侧家人难得光顾的墙角,比那株伟岸的杉树藏得更深,现在想要清除则只能求诸于斧锯了,但既然它们成了材,也就没有清除的必要了,人们不再采摘女贞子做中药,累累的果实留到冬天仍挂在枝头,收割了无数鸟雀的喧腾。
我起先植树并不考虑产出的,院里的枇杷,枣树皆不是我种植的,我植树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目的,比如门前的桂花树,止因为它大,花不菲的人力物力,在山上锯去树枝,截去树根,尔后移到院里,很速成地种植了一棵大树,又或是种种月季与紫薇,每到花期,见院里花开得繁华,心中慰藉就足矣。但后来,慢慢体会到果实给家人带来的喜悦后,我亦开始种果树了。
比如有兄弟恰好在大片地里移植橙子树,我亦叫他给我挖了两棵来种在院里,不想才两年,其中一棵竟然结了数十个橙子,据说味道很不错;有回买得一棵结满金钱桔的盆景,原止是因为它长得好看,后来移植在桂荫之下,几年竟然长得条畅,也结得累累的果实;或是见北方的农家秋后柿子结在院里,叶落后如红灿灿的灯笼挂在光秃秃的枝头煞是好看,我亦从网上购来几个品种栽了,虽然结果还得等候很多年,但可喜的是自己竟然有足够的耐心去期待。
那年政府有发柏杨树苗,我亦曾去拖了数十株,除了栽在工厂的之外,现在房子西侧也植得五棵,如今家里挡住夏日西晒的屏障,就靠这几棵大树了,盛夏酷热,柏杨有碧绿如团扇的树叶遮挡阳光;冬日寒苦,房子需要更多的光照时,柏杨叶落萎黄,飘零一地,恰好扫了堆在柴房引火。这真的是柏杨与时序的赐予,谁会想到,从一株幼苗长成数层楼高的大树,其实用了十年的光景,而我们竟觉得那止是昨天。
院里还有很多奇特的植物,比如那株早就不结果了的梨树,年年花开如雪,却不见挂果,问了专家说只是因为太老了,建议我砍掉,我几次拿着刀到树下,到底没有下手;再如芭蕉,在火庐旁边一年一年,一茬一茬生长,除了偶尔有心情听听雨外,似乎再没别的功效了,为此,每当它长得太多就砍掉几棵,让其腐在地里充当肥料,再如那株大樟树,盘根错节地长在那里,适于挂个秋千,我竟然忘了它的来历,它没有任何产出,唯其长得大,似乎一棵树长得足够大的时候,哪怕没有产出,也是值得保留的。在排列得齐整的柏杨树间,有一株芙蓉,那年因为房屋改建,伐倒一棵巨大芙蓉树,正值老婆新从城里来到乡下,我们逛到这堆刚伐下的树枝前,突然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于是从那堆树枝里顺手折下一枝插在两株柏杨之间说:“且让这株芙蓉作为时光的见证吧。”
大家似乎早忘了那事,但那株芙蓉艰难地长在两株柏杨之间,不愠不火,年年都开得数十朵花儿,直到近年才开始繁密起来。有一天,我们一起经过那株芙蓉,见红白相间的花儿缀在房子西侧的阳台下,我突然想起来这株芙蓉的来历,问她,她嫣然一笑,想想,竟然也是十年前的事了。
这一株株的树大都有其来历,这一株株的植物都在不断地增长着年轮,似乎我们的故事都嵌入那一道道的年轮里被它们妥帖地收藏,这相互的依托真让人感到岁月的安稳。
当然,时光还会更迭得更久远一些,那时,儿孙们偶尔会从都市的喧嚣中回来,在一株株的树下采撷、观赏,我将会给他们讲讲这些树的故事。那或许是一个繁星缀满空间的夜晚,明月铺满山岗,花香随清风而来,院子里的树必然比现在更加茂密壮阔,我们的故事都在那些果实与年轮里,那是我不愿离开的原因。
作者简介
楚山,本名曾宪林。男,江西萍乡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见于《散文百家》、《诗潮》等多种杂志,被多种专集收录;获奖若干,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著有散文集《月落楚山》及《思念在烛光下诞生》。
文章内容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栗水河畔征稿启事
感谢您的支持,让《栗水河畔》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nvzhenzia.com/nzzpz/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