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女贞子 > 女贞子价值 > 正文 > 正文

奶油普通话,掼伊几条横马路澎湃在线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1/22 13:20:17
<

原创董鸣亭More城读

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上海女人最怕讲普通话。

于是,网上流行一种叫沪普的闲话,指的是上海女人一本正经时讲的普通话。

前几天,南京电台著名主持人叶帆来上海,她是阅读了我和陆伟合作的《女贞树下的LUN——上海老洋房的故事》后,对上海的一些建筑产生了感觉,并在老房子俱乐部约莱文化公司胡总的陪同下,一起走读了上海一些老洋房,参观了兴国宾馆、瑞金宾馆、上海大厦十八楼、和平饭店等地,为她在南京宣传上海文化做前期准备工作,叶帆女士认为,上海和南京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叶帆女士日常除了播音工作外,业余时间在研究些传统文化,我们俩一见如故,对共同的话题滔滔不绝。

但在讲的时候,我听她的时候多点,并且带着十分欣赏的目光仰视她:她怎么长了这么美?她的普通话讲了这么好?相比之下,我都不敢开口了。

但为了尽地主之谊,在讲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时,我就硬着头皮在班门面前弄斧,尽量卷起舌头,将普通话讲好。

最后还打声招呼说道:对不起,我的普通话讲不好。

善解人意的叶帆却说:您的普通话我都能听懂呀,而且非常好听,一听就是奶油普通话。

图片来源:网络

我卟嚓笑出来

奶油普通话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不用解释,立刻明白,上海女人嘛,嗲嗲的,甜甜的,身上还会喷点香水,一张年轻时就胶原蛋白充盈的脸,老了仍有弹性,在上海那种温和的阳光下,从小讲话就不卷舌头的情况里,直扑扑地把心里的话如奶油一样掼出来,让人回味无穷。

于是,我来了信心,在和叶帆女士登上和平饭店的最高处时,用我的奶油普通话,指着周边的建筑,豪情万丈地讲出一条条马路:南京路、北京路、江西路、四川路、浙江路、福建路、湖北路等,真的有那种调和奶油,掼出了几条横马路的气势,再次显摆了奶油普通话的魅力,最后还得意地说道:上海有那么多地方命名的马路,就允许各个方言发挥。

最后,叶帆女士用肯定的口吻对我说:您是上海女作家,读您的文字就能感觉到上海的文化气息,那您讲话时也要有上海人的味道呀。

我一听,更是信心满满,头也不痛了,胸也不闷了,为自己讲不好普通话找到了一个理由——奶油普通话。

仔细想想,一个地方总是要有特色的,上海女人的特色在于讲闲话,闲话中带着一份江南的糯,带有三月细雨的柔,还有说话时的面部表情且手势,伊在讲的时候肯定是兰花指翘翘,就如在剔出滴在奶油上的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有的是开在宁波、苏州、扬州等地方,然后,统统开在了上海滩,形成了上海闲话,我们都可以从语气中听出各自家乡的口音,但仍然确认你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不知从何时起,请上海人一律讲普通话,让我们这些从小没有学过普通话的人,感觉比摘天上的月亮还难。

于是,我给叶帆讲了一个上海阿姐学讲普通话的故事。

作者与叶凡女士在上海大厦合影

上海阿姐

很多年前,阿姐出生在一个上海宁波人家庭,她只会讲吃饭叫“羹饭”,牙齿叫“鹅子”,枕头叫“斤头”,洗澡叫“襁人”。

开口闭口,一听就是个道道地地的宁波小娘。

转眼,小娘要上学了,开始学拼音字母,一个a她知道就是阿姐的阿,e是牙齿的“鹅”。

但她的语文老师也是个宁波阿姐,这宁波阿姐在教小学生学拼音时,也带着浓浓的宁波话腔,居然在教学生们一个“说”字上,老是发音为“收”。

这个宁波小娘在家听的是宁波话,在学堂里学的是宁波话,在宁波人的氛围中,她长大成人。

阿姐67届的初中毕业生,理应响应国家号召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爷娘舍不得,就动脑筋让阿姐去宁波老家投亲插队。

这一插队就是十年,这十年里,她除了过年回上海时说上海话,其它时间说得都是宁波话。

而变化最大的是她从一个小娘变成了大姑娘。

大姑娘熬过了十年,等到了知青回沪的机会。

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大姑娘该嫁人了,于是在热心人的牵线下,她嫁进了同样是宁波人的家庭,成为了宁波人的媳妇,结婚生子,做了母亲,相夫教子,一转眼,她也有孙子了,成为了宁波阿娘。

但大家仍然叫她为阿姐。

阿姐也和孙子说着“羹饭”的故事和做“襁人”的事,每天抱着孙子去外头晒太阳,一来二往,小区里认识的人就多了,大家坐在太阳底下,东拉西扯,溜狗的说狗事,养孙辈的交流育儿经,慢慢地大家喜欢上了这位阿姐,尊称她为宁波阿姐。

阿姐学普通话

阿姐是个热心人。看见小区里居住着很多的新上海人,就组织大家学做上海菜。

说是上海菜,其实也是宁波菜为多。

上海自开埠以来,大量移民涌入,宁波人占了三分之一,其文化生活习惯也影响了这个城市。

于是,阿姐在居委会的活动室里用她的普通话教大家学做上海菜。

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各位朋友们,今天学的菜叫烤麸,是刮刮叫的上海菜,我‘收’说的上海菜也是一道传统菜,‘洗’先将烤麸放在水里烧,‘才’再把烧好的烤麸‘书’水洌干,我‘收’说……

阿姐认真在讲,使劲地在卷舌头,努力讲好普通话。

可学员中,有一位东北大妈,大家叫她李老师。李老师退休前是辽宁大连市一个工厂的广播员,她讲的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且中气十足。

这时候,她听不下去了,就打断了阿姐讲话:“是说,不是收。Shuo说。”

阿姐听就笑着说道“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话不行,就是‘收’不好了……”,李老师一听又叫了起来:“是说,Shuo说……”

阿姐碰到了一个“顶头虎”,一个对普通话较真的李老师。

但阿姐知道自己的软档,就是这要命的普通话。

好在阿姐是个识相的人,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是讲不好的,既然讲不好,那就要向讲的好的人学习。

于是,她就虚心拜李老师为师了。

但李老师也是个大忙人,于是,她俩就加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nvzhenzia.com/nzzjz/13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女贞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