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里所说的“虚”指的是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身体机能低下,中医强调只有出现虚证才用补法,不是虚证不用补法。
也就是说,秋冬进补是针对虚证人群或者虚实夹杂证人群的,单纯实证人群不适合。所以秋冬进补的对象,一般是体质虚弱者,过劳透支者,或大病初愈、手术后气血亏损者。进补不当,最贵的药材用在身上也没有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滥用补药,滋湿生热,影响人体内在平衡,造成阴阳失调。
怎样初步判断需不需要进补?中医将人的体质大致分为九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这九种体质并非都需要进补,其中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四种体质属实性体质,非但不需进补,还需要一定的通泻。而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三种体质属虚性体质,需要进补,其中气虚质及阳虚质属于寒性体质,俗称“寒底”,阴虚质属于热性体质,俗称“热底”。还有很多人属于虚实夹杂的复合体质,这种情况相对复杂,如何进补可以咨询专业医师。不同虚性体质该如何进补?气虚质特征:面色偏黄,肌肉松软,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易患感冒,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常用甘温或甘平的药物以补益脏腑之气,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大枣、灵芝、黄精、当归等。推荐药膳:参芪花生煲猪手原料:猪手1只、带衣花生5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南乳汁(腐乳汁)克、料酒、盐适量。做法:猪手去毛开水氽烫,洗净切块,花生洗净,再将党参,黄芪,料酒,水、南乳汁一起放入锅中煮烂即可。功效:补肺健脾、益气养血、美容养颜。适宜人群:此药膳老少皆宜,尤其适用于爱美的女性,对产后乳汁不足者,还有滋补气血,养血通乳的功效。注意事项:老年人脾胃消化功能差,适量吃点就行,不宜多食。阳虚质特征:畏寒肢冷,耐夏不耐冬,倦怠嗜卧,小便清长,易大便不成形。常用甘温、辛热的药品温补阳气,如附子、鹿角胶、巴戟天、淫羊藿、肉桂、补骨脂、菟丝子等。根据阴阳互补理论,温阳的同时可适量加入补阴药,如熟地、山萸肉、山药。推荐药膳:熟地巴戟天炖鹧鸪材料:熟地50g,巴戟天30g,山药20g,鹧鸪1只,生姜少许。做法:鹧鸪去毛及内脏后洗净切成小块;将上述药物及鹧鸪一同放入炖盅,加水3碗,隔水蒸炖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功效:健脾益肾。阴虚质特征:形瘦面红,性急活泼,皮肤干燥,口燥咽干,大便干燥,易睡眠不好。常用甘寒质润的药物补阴、滋液、润燥,如地黄、沙参、山药、麦冬、天冬、桑葚、女贞子、墨旱莲、石斛、玉竹、龟甲胶、阿胶等。推荐药膳:沙参玉竹麦冬汤材料:猪腱肉克,北沙参30克,玉竹30克,麦冬30克,蜜枣15克,盐适量。做法:
1、将猪腱肉洗净,切成块。
2、放冷水中煮开,捞出冲净沥干。
3、北沙参洗净折成小段,玉竹、麦冬洗净。
4、汤锅内加水,将所有汤料投进去。
5、盖上锅盖,大火烧开转小火。
6、煲1.5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功效:具有清心安神、滋阴润燥、生津养肤的功效。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还可改善面部黑斑,和悦容颜。进补除了药膳还有膏方何为膏方?中医膏方是一种兼具治疗与预防作用的中成药,是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辅料制成的半流质状制剂。膏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为人类健康和长寿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膏方的前世今生最初的膏方,是以“煎”命名的。由汤药(煎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汉唐时期膏煎同义。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宋朝,“煎”逐渐为“膏”所代替。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此时膏方的名称,多采用“某某膏”的方式命名,制作也更规范,膏剂数量繁多,运用广泛。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明朝膏方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清太医配方》收录了很多著名的抗老滋补膏方。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
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许多著名中医专家,均有配制和应用膏滋防治疾病的经验体会。如秦伯未老,在运用膏方上卓有成效。蒲辅周老中医,在调理慢性病时,喜用膏丸缓图,临床治验甚多。颜德馨老中医亦擅长以膏论治,颇具影响。
近年,膏方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膏方的基础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如别明珂等研究以“四时调阳”膏治疗慢性失眠,在解决失眠同时,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调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体质。陈克良等观察到琼玉膏对加强化疗抑制癌细胞分裂及诱发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付锡品等以自拟中药膏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发现服药结束后1年远期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治未病膏方调治膏方为人耳熟能详的功效是“滋补强身、纠偏却病、抗衰延年”,其传统立意在于平图、缓图、长效,类于“润物无声”。膏方的配方动静结合,通补相兼,膏方选药,因人制宜,施以平补、调补、清补、温补、峻补,使脏腑恢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保持动态平衡,这种进补方法,可以求得“血脉相通,病不得生”之效。
补法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中阴阳气血不平衡的疗法,进补的目的是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各方面的不足,使机体恢复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平衡是中医养生和治病最基本的主体思想,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要按需进补,切勿滥补。■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